不論舞台、服飾、歌曲、動作,全都大大顛覆了我的刻板印象。
首先,在戲曲配樂上,除了傳統國樂,劇中還加入了大量的現代電音與流行音樂元素,使得情緒的起伏更有爆發性。然而最令我驚訝的卻是由於電音的吵雜與重節奏相襯,反而更突顯的傳統國樂的優雅和韻味,甚至覺得有時候國樂的音調、音色更能切合主角含蓄幽怨的情感。這也許是劇團當初沒有料想到的結果吧!
再者,既然當初是希望我們以瘋狂表演的角度欣賞,我認為整齣劇中最瘋狂的表現莫過於劇中人物在唱曲的時候。除了原有的身段,還融合了大量其他大動作身段,如躍子翻身,並且配合迅速的舞台走位,創造出強烈的動態效果,彷彿戲劇雜耍與西方動作片的大融合,但卻保留了傳統戲曲的意象表達法。加之三個演員錯綜的角色分配,每個人輪番飾演小泡菜、王老五與書生,在看似歡樂、嘉年華般的唱作表演中,隱隱種下混亂虛幻的種子。
除此之外,劇中角色的設定也非常令人玩味,整齣楊老伍與小泡菜的故事,是由一位被囚的編劇家所做,經由和其他兩位囚犯-一個毒蟲和一個神祕角色(秘密警察??)-的對話交替呈現,同時錯綜複雜的牽連到幾起現實世界中的殺人事件。在劇的最終,因警方找不到多起謀殺案的真兇,又欲保其威信,編劇家被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而送上刑臺,似乎在諷刺司法體系的腐敗與可笑正義、群眾的無知和小人物的悲哀。但更進一步思考,不禁讓人懷疑,我們平所聽聞的真相到底是什麼?究竟誰真誰假,誰是誰非真如我們所判斷?編劇家與毒蟲這兩個角色看似毫不相干:一個如同我們一般人大眾;一個卻是疾病藝術的典型,其實卻擁有相同的特徵,因為兩者都經常存活在幻想與虛構的世界裡。毒蟲藉由毒品麻痺感官神經,享受似幻似真的縹緲虛無感;而編劇家則時常透過文字,徜徉於自己的虛擬世界中。如此於現實與虛構間轉換,他們是否真能分辨自己到底屬於哪個世界?然則他們所認知的「真」,亦確實為真?
楊老伍與小泡菜是一部會讓人不斷反覆思考的舞台戲曲,我看完後不斷思索整齣戲曲想要表達的意義,越想就越覺得不論音樂、舞台呈現、內容,表演者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東西太多,然而想久了,卻也越來越覺得看不清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。也許,這就跟劇情中的羅生門一樣,世界上人有千百種,每個人都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與立場,沒有一個絕對的真和絕對的假存在,也沒有誰對誰錯,端看你用何種方式看待,同一件事情也能產生不同的餘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