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

Posted by 元和劇子 | File under : ,
       3/30第一次去華山藝文中心的烏梅酒廠,首先感覺這個表演場地非常的特別,觀眾坐在表演者的四面八方,而且還接近是「平面」的觀賞,

讓人不禁懷疑,表演者要如何照顧到所有的觀眾?歌聲響起,一個空靈的、深沉渾厚的嗓音填滿了整個空間,我不自主的閉上眼睛,他穿著的像和尚,又像吟遊四方的智者,雖然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,卻被深深吸引。舞台的設計十分巧妙,三位主角的「牢籠」,用各種角度在台上推移、變換位置,一開場,就看得出劇團的用心。原本我以為這個故事從頭到尾都設計在古時候,是想要做「楊乃武與小白菜」的翻案版,沒想到卻是古今穿插、時空交替。


        我特別喜歡場景變換的部份,陰間、小泡菜家、衙門等等,都是以同樣的木頭架子搭置而成,掛上象徵的飾品,這種「寫意」的表現是東方戲曲最令我著迷的地方了!透過演員快速的變裝,我和同學偷偷戲稱戲服為「燈籠」,雖然我們知道誰「原本」才是什麼角色,卻不會影響到觀眾的理解與入戲程度。


        在音樂方面,劇團很貼心的打上了字幕,讓我不會因為聽不懂台語而無法享受表演,這次的表演顛覆了我對傳統戲曲的印象,有一些很可愛很台客風的舞蹈,也有很現代的語彙穿插其中,讓我笑到快岔氣了!不過我的心情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,雖然我知道自己可能無法長時間聚精會神的觀看真正的「傳統」唱腔,但其實我還是有點期待可以看到更多的身段,更多我們平時看不見的真功夫。這就是傳統融合現代的困難之處了吧!份量該如何拿捏?尺度該如何控制才能完整呈現古典的優雅與現代的活潑?我想可能也是受限於要把劇情完整交代清楚,所以戲的成分稍微大於曲的成分了。


        劇情的部份十分複雜,因為不斷以各種角度詮釋,又要以小泡菜、楊老五的身分分別描述好幾個不同的受害者,不看到最後一刻是看不懂的。雖然不確定我了解的對不對,但我想這部戲是想告訴我們,眼睛看見的表象不一定是真的,就像楊老五、編劇先生聽見的所謂獄友,其實根本不是犯人;左鄰右舍的耳語、縣令的隨便判決、人性遇到誘惑和劫難的動搖,最後的解決辦法都只有回歸本心,以真心對待萬事萬物。時空在現代的時候,劇中人物的對白都很冷淡,用詞很堅決,在古代時則嘻笑怒罵、舞刀弄棍,做出很明顯的對比。

        最後一幕楊老五有一段長時間的「瘋狂場景」,描繪吸毒犯的喘氣、吸揉鼻子,又突然悲傷的哭號了起來,在地上扭動掙扎,最後又回復到整齣劇最初的偈語吟唱。那一段我們觀眾雖是冷眼旁觀,我卻真的有感覺到那個哭聲裡的悲痛,我覺得瘋狂場景不僅是讓觀者看見生命百態,也是考驗演員的實力,演員唯有讓自己完全沉浸於極端的情緒中,才有可能給觀眾!
謝幕時其實滿感動的,三位演員、三位黑衣演員,敬業的態度、深深的鞠躬,我看見不只是台上精準的音樂與表演的結合,也看見了所有設計、編劇、練習的苦工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